欢迎来到蚌埠医科大学

部门动态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部门动态 > 正文

高精度“搭桥” 开通生命线——蚌医二附院再现脑血管搭桥术的神秘力量

发布者:张乐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2-01-07

如果把通往脑部的动脉血管比喻成河流,那缺血性脑卒中(脑梗塞)就如同淤泥堆积阻断了水流,相比于突然爆发山体坍塌式的断流(急性血管闭塞),石头、淤泥缓慢侵蚀河道(慢性血管闭塞)日积月累的情况会致使后期疏通(溶栓、取栓治疗)更加困难,但绕过堵塞部位建立新的河道(血管搭桥)就能再一次畅通河流,这便是脑部血管上的“南水北调”——颅内外血管搭桥术。

今年国庆期间,家住涡阳的王先生突然出现言语不清、且右侧肢体活动障碍,通过脑部血管造影检查后发现:右侧大脑中动脉中度狭窄,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闭塞,采取对应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但12月底,王先生觉得自己的右侧肢体越发使不上劲,于是来到蚌医二附院神经外科寻求进一步治疗,副主任崔颖接诊后详细了解了王先生的病情,在磁共振、MRA、CT灌注成像等医学影像技术的辅助下,发现其血管闭塞部位过于狭窄,且慢性血管闭塞会产生血栓硬化,已经失去溶栓、取栓的时机,但如果再采取保守治疗,王先生的症状可能会进一步恶化,甚至危及生命,经过多次与团队成员的病案讨论,崔颖团队在麻醉医师、手术室团队的同力配合下,对王先生实施了“左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脑-硬脑膜动脉连通术(EDAS)”。术后,王先生言语不清状况改善,右侧肢体肌力基本恢复正常。

据了解,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对手术医生的精细化操作技巧有着较高的要求,施术者需要使用显微器械在直径不足2mm的血管上缝合8-12针,且吻合时间过长、吻合口出血或堵塞,都会对患者产生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所以此类手术需要影像、重症、护理、麻醉等团队的紧密配合,也是对医院多学科诊疗能力的考验。

当前,大多数人对突发急性脑卒中谈之色变,殊不知慢性的脑血管闭塞更为凶险,头晕头痛、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认知障碍等前期表现,无法使人引起足够警觉,如同“温水煮青蛙”,等到发病时,就会有亡羊补牢之感。崔颖表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增加,且越来越有年轻化的趋势,对于那些无法进行血管内治疗且有适应症的患者,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在国家脑防委刚刚公布的11月份近600家全国高级卒中中心的综合排名中,蚌医二附院卒中中心位列第89位,其中,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单项排名42位。医院已常规开展脑血管搭桥术、动脉瘤夹闭术、颈内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术(CEA)等一批高、精、尖技术,年手术量位于皖北前列。近年来,医院及时跟进脑病防治的前沿动态,通过不断革新治疗理念、提升诊疗技术,引进智能化医疗设备、大力推进传统手术微创化,实现了精准化诊疗攻克脑病难题,做到了将高端医疗资源真正惠及于广大脑病患者。

(周飞/审  张乐/文  佚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