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经费效益审计问题研究

时间:2012-09-07浏览:

                                     蚌埠医学院监察审计处       王  鹏                                                                     
   [摘  要]  高校在科研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开展科研经费效益审计能促进科研经费合理高效的使用,达到向经费要效益的目的,本文在科研经费效益审计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对目前开展科研经费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完善科研经费效益审计进行了有益探讨。

[关键词]  高校   科研经费   效益审计

刘家义审计长在“世界审计组织第六届效益审计研讨会”上表示,到2012年我国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将开展绩效审计。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财力的日益增强,高校承担的科研任务日益增多,对科研领域的资金投入也越来越大,加之科研经费来源渠道的多样化,科研经费总额逐年上升,而科研成果并未同幅变动, 所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效益审计就尤为重要。
一、科研经费效益审计研究现状
效益审计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已经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审计实务中开始推行。如今,美国已经制定了效益审计现场工作准则用以指导效益审计的开展,加拿大审计公署实行了一种名为“综合审计”的现代效益审计方法[1],而我国效益审计起步相对较晚,多年来部分学者开始尝试有益的研究,其中以政府效益审计、专项资金效益审计为主。而科研经费效益审计是指审计部门对科研经费运用情况及其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检查和评价,确定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是经费提供者所关注的重点,也是衡量科研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现阶段科研经费审计的侧重点是资金使用的真实合法合规性,很多学者都在从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方面研究如何加强科研经费审计,在研究中只是略微提到今后需要加强科研经费效益审计,但真正从效益审计的角度研究高校科研经费的文献并不多,科研经费效益审计是在经费使用真实、合法、合规的基础上进行的更高层次的审计研究,随着国家不断的对科研经费加强管理,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合法性指日可待,因此,科研经费效益审计是科研经费审计的必然发展趋势。
二、制约高校科研经费效益审计的因素
根据科研经费效益审计的特殊性和目标性,结合当前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通过调研、座谈等形式,广泛收集相关信息,然后进行整理和分析,目前制约高校科研经费效益审计的因素最终可概括为以下三大方面:
(一)高校科研经费效益管理制度不健全
科研经费效益管理制度是科研经费合理计算成本、有效使用、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的保障,目前高校科研经费效益管理上还存在制度不够健全,执行不力等因素。
1、全额成本核算难计算
全额成本核算是开展科研经费效益审计的基础,如果科研成本不真实,便无法真实准确的计算其投入产出比,科研效益也无法衡量。高校承担着教学和科研两项任务,科研人员错综穿插在教学和科研两项任务中,而科研人员的工资则完全在事业费中列支,并未在科研项目成本中体现,另外从事科研过程中发生的其他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如从事科研所用的房费、水电费、固定资产和图书使用费等也几乎没有在各课题中分摊,这无疑增加了科研成本全额核算的难度,至目前止,高校并未建立关于科研成本全额核算的制度,高校科研过程中的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通常只是采用按一定比例计提的方式核算,以致科研项目的成本核算不准确[2]。
2、激励评价机制措施不到位
有激励,才有动力。近年来我国在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人才引进、使用评价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针对不同的高层次人才分别出台了具有针对性的激励政策,但对高校科研经费效益激励评价上并未出台相关政策,致使许多科研人员在经费使用上未能做到节俭、高效,科研成果也是避难就易,降低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高校作为科研的主力军,应建立一套客观、公正、量化和长效的科研经费效益激励机制,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促使科研人员在相同经费下多出效益,在效益相同下少用成本。
3、预算申报审核执行脱节
按科研项目预算编制规定,项目立项时须有详细的、经充分论证可行的预算,在预算中列支明细金额,但现实中,科研项目立项时一般没有明确的支出构成,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全凭课题负责人凭经验估计或机械地按申请要求填列数据进行编制,财务及审核部门也未具体参与讨论,以致项目经费预算支出结构不够合理。另外,高校经费下达与执行存在分离的问题,财务部门只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只知道经费总额,对预算支出内容往往不清楚,有时几个科研项目共同发生的费用,核算时却集中在一个科研项目经费中开支,未在相关项目中合理分摊,而科研部门则只重视科研项目和合同管理,并未定期与财务部门的相关账务进行核对,更谈不上对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跟踪[3]。
4、责任追究制度未建立
当前,高校的科研能力已成为评价高校综合实力和师资队伍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为提高竞争力,各高校都在鼓励教师积极申报课题,多争经费。而在科研经费使用上,为了不打消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大多高校都采用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合理性只要不过分,就不管不问的做法,如:固定资产购存不合理、经费报销票据不真实等情况,更未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这便形成科研成本的加大,经费使用的失真等问题,降低了经费的使用效益。
(二)高校科研经费效益审计评价指标缺乏
科研经费效益审计的前提是科研经费带来了效益,进行效益评价的关键是建立健全一套完整可行且行之有效的审计指标体系。科研经费效益的评价以科技部、财政部 2006年 7月最新颁布的《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管理办法》第 38条“重点评价研究成果的实质性贡献和作用 ,重点评价研究成果的原创性和科学价值,对学科发展的推动作用和国际影响”[4] 为标准。这样的表述只能作为科研经费效益审计的参考内容,没有具体可操作性,对效果性考评以定性为主,未能从量化指标评价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高低,更不能对科研经费使用中的经济性、效率性进行评价,所以我国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科研经费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高校更是如此,这严重制约了高校科研经费效益审计的开展。
(三)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人员专业水平有限
根据《内部审计实务指南4号——高校内部审计》中规定,高校内部审计人员数量应不低于教职工总数的2‰,内部审计队伍应由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建设工程、信息系统等方面专业素质的人员组成[5]。目前各高校基本上按照规定配备了内审人员,这些人员在平时的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工程审计等方面都能充分发挥专业素质优势,但科研经费效益审计是一专业性极强的专项审计,特别是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医学科学等科研项目,需要购买的很多材料、器械一般内审人员很难界定所购物品是否为科研项目的必需品,是否有性价比更高的此类物品,所购的物品是否全部真正由于科研项目等。所以,目前高校审计人员专业水平有限,也制约了高校科研经费效益审计的进展。
三、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绩效审计的探讨
针对制约高校科研经费效益审计有效开展的相关因素,目前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尽快建立健全科研经费效益审计相关制度,构建科研经费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和充实科研经费效益审计人员实力。
(一)科研经费效益审计相关制度的建立健全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科研经费效益审计相关制度是开展科研经费效益审计的基础和保障,高校应针对目前开展科研经费效益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障碍,联合科研、财务部门共商,完善科研经费的全额成本核算、绩效考评及责任追究、预算申报及审核的联动机制等一套有效的科研经费效益审计长效机制,让科研人员从申请课题经费时就有经费不是随意申请的、申请来的经费不是随意用的、不节约可能会受到处罚、在节约的同时带来更大的效益会有奖励、在使用过程中一直有相关部门在监督等观念,这样不但可以使高校有限的科研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益,促进高校科研事业再上台阶,争取更多科研经费,而且也给科研经费效益审计带来极大方便,做到有章可依、有规可循。
(二)科研经费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进行科研经费效益审计的课题,是已取得成果的课题,如若科研课题立意再新,推广及应用前景再好,将来社会效益再大,但科研不成功,不能结题,科研部门也不会委托审计部门对该课题审计,更谈不上效益审计。所以构建科研经费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时,主要从科研成果与科研成本方面考虑,围绕效益审计的特点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展开,坚持简明扼要,可操作性强的原则设计指标。
1、成本节约率:是申报预算额与科研总成本之间的差额与申报预算总额之间的比率,体现经济性指标。
2、经费使用率:是科研项目完成后所实际使用的科研经费与预算申报的经费比率,反映科研活动过程中是否做到经费的节约。
3、成本效益率:是科研成果总效益与投入总成本之间的比率,体现效率性指标,反映成果与消耗、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4、课题完成率:主要对照课题申报书上预期结果检查本课题是否按期完成,体现效率性指标,未按期完成,根据课题进度估计到期时已完成百分比。
5、成果效益率:是科研成果推动经济发展带来的效益与科研总成本之间的比率,体现效果性指标,成果效益率越高说明此项科研经费的效益越高。由于各类研究又具有不同特点,研究成果形式包括论文、专利、经济等形式,这些形式中既有定量指标也有定性指标,在进行效益评价时,如论文分为国家类、二类、三类、四类论文,也可以从论文影响因子等方面把定性指标尽量定量化,便于对比研究成果效益的高低。
科研经费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健全能准确高效的评判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促使科研人员把经费使用好,维护科研经费使用的合理合法性,并对科研人员进行保护。
(三)科研经费效益审计人员实力的充实
《审计法》第十二条要求:“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与其从事的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6] 。我国高校内部审计队伍中,非财务、审计专业背景的很少,人才结构单一,而且高校科研经费效益审计又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审计,一些高校虽然有专家聘用机制,但针对科研经费效益审计工作聘请外部专家的情况较少。所以,今后高校在开展科研经费效益审计时,可参照其他审计一样,建立科研经费效益审计人才聘用机制,聘请与此科研课题无关的其他与科研类型相似的专家为特邀审计员。另外高校内审部门要注重引进复合型审计人才,同时要加强人员培训,鼓励审计人员自我提高,努力培养和造就复合型人才。
高校科研经费效益审计能使高校有限的科研经费资源发挥效益更大化,促进多出科研成果,出好成果,意义重大,所以高校必须高度重视科研经费效益审计,尽快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制定具体措施,完善目前开展科研经费效益审计存在的各种缺陷,促使高校科研经费效益审计平稳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华彰,周铁锐,贺明明. 国外效益审计的启示与开展中国特色效益审计的探索[J]. 审计研究.2005(1). P48-52.
[2]王琪.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审计的思考与研究[J]. 科研管理.2006(5), P38-40.
[3]蔡陈燕.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报.2008(24), P120-121.
[4] 科学技术部,财政部. 关于印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S].国科发计〔2011〕626号.
[5] 教育部财务司.教育内部审计规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3月,P2-3.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8号文件.

返回原图
/